中國時報【仇佩芬╱台北報導】

馬英九總統為期兩天的能源之旅畫下句點,儘管一再說明此行意在讓外界了解不同能源的代價,但馬英九在為此行做結論時不忘強調,雖然他無法說服所有人,但必須讓大家面對現實,核災受害國、產油國、綠能國和金磚五國,都在使用核電,而台灣最強勁的競爭對手韓國也正發展核能工業,大家在思考核電存廢時必須考慮此一趨勢。

在昨天最後一站核四座談會上,馬英九為此行做出結論,強調大家討論核四時,不只要思考核電,更要思考核能安全問題;核能存廢與能源安全「不是小問題」,必須在三十年、五十年之後還能支持經濟成長,並讓電價不至太高,做為治國者,他並非危言聳聽,而是「心所謂危(心中感到危險)」。

馬英九說,雖然此行不見得能夠說服所有人,但希望能提供真相,讓大家「面對現實」,了解在核四公投時將面臨什麼風險、付出多大代價,做出負責任的決定,這樣此行就算達成目的。

馬英九強調,他並未放棄非核家園的目標,因為這是法律的規定,除非修法,否則這也是國家目標;但在達到此目標前,應思考是否能找到可以取代核電的能源,又能夠不限電、維持合理電價,且符合對國際的減碳承諾;若無法做到,台灣就必須面臨高電價。

對於民眾擔心核災風險,馬英九提出各國使用核電情況佐證,核災受害國都還在繼續發展核電,產油國、綠能國也都發展核電;不但經濟快速成長的金磚五國都使用核電,台灣最強勁的競爭對手韓國也希望成為核能工業國,當這麼多國家要建核電廠時,台灣卻想放棄這項能夠自己掌握的能源,對台灣究竟是利是弊?

隨行媒體質疑,經濟部以經濟成長率推估用電需求,是否過度高估?馬英九說明,若不建核四,而核三廠又在二○二五年除役,屆時台灣每年將有六百億度電的缺口;未來幾年台灣都不會再建新電廠,太陽能和風電都不穩定,只有選擇增加天然氣。

馬英九說,天然氣必須仰賴進口,但進口國均非我邦交國,對策劃國家未來的人必須「料敵從寬、禦敵從嚴」,不能假設用電無虞或用電量不會成長,這將非常危險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娜雅詩分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